智能焊接機器人、龍門式等離子數控切割機、相貫線數控切割機……近日,十余名“新伙伴”的加入,為中興建安公司鋼結構生產線再添新的“風景線”。面對新變化,生產一線的匠人師傅們用實際行動,表達了自己的心聲……
01
別人耳中的噪音,對他來說是交響樂。每天,他都要穿梭在這些曼妙音符中,通過聆聽,去感知……他叫彭濤,70后,是山能建工集團中興建安公司機電一部副經理,主要負責鋼構件生產加工,也是很多80、90、00后眼中的“老工人”。
“有喊我老大哥的,有喊我彭師傅的,甚至有喊我彭叔叔的。他們叫什么無所謂,關鍵看自己,我覺得自己還年輕。”彭濤一邊愛不釋手地拿著智能焊接機器人的操控機,一邊笑著說,特別是看到它們、學會操控它們的時候,感覺自己又年輕了十歲。
這幾天,彭濤每天都有意在這幾臺新設備前駐足,似乎是在熟悉新的聲音,好像,新的聲音,更加動聽、悅耳。
“怎么看怎么喜歡,這些設備是我們決勝四季度的法寶。”當談及對新設備的感官時,彭濤說,這些設備不光減輕了勞動強度,還提高了加工效率,更重要的是,提高了加工精度。根據現場反饋來看,安裝速度大幅提升。簡單說,就是一句話:“機器一響,黃金萬兩!”
02
不久前,朋友圈里的一段由“小友”彭濤分享視頻讓張元文的心久久不能平靜,不僅勾起了他對往昔歲月的無限懷念,更激發了他想要重回故地的愿望。于是,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,這位已退休的老工人回到了曾經奮斗過的地方。
作為一名鉚焊“老兵”,走進如今煥然一新的廠區,智能化設備鱗次櫛比,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……這一切都讓張元文感到既陌生又親切。參觀過程中,張師傅還遇到了幾位年輕同事,他們正圍繞著一臺新引進的焊接機器人熱烈討論著。看到此景,張元文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模樣。
“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??!”他感嘆不已,與當年相比,現在的工作環境顯然更加優越,但那份對于工作的熱愛以及面對挑戰時所展現出的“工程兵精神”,則是跨越時空、永不褪色的精神財富。
臨別之際,張元文師傅說,每個時代都有它獨特的挑戰,只要保持那份團結一致、厲行節約、艱苦奮斗的精神,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。
03
褚衍順,26歲,是今年新入職的大學生,機械專業研究生學歷,目前是一名見習技術員。前不久,他被賦予一項重要任務——使用焊接機器人分擔200噸鋼梁的焊接工作。這對初出茅廬的褚衍順來說,是極大的挑戰。
“剛開始內心是非常忐忑的。現在有信心了!”褚衍順坦誠地說,隨著工作的深入,他的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。轉變從何而來呢?
褚衍順興奮地分享自己參加自動焊接機器人培訓的經歷:“感覺大開眼界。以前上學學過,在網上也看到過,但沒想到有機會去駕馭它,更沒有想到會這么快!”
這種信心讓褚衍順打開了“話匣子”,他說:“最大的信心源自一種內外兼修的底氣。從專業管理的角度,以及大家全心全意地溝通、配合、協作上,能夠有很直觀的感受?!?/span>他感受到了企業內部的一種精神力量——無論是工程兵精神的歷史文化底蘊,還是山能建工集團所倡導的匠心文化,都讓他深受鼓舞。而外部,則是新技術、新設備的應用所帶來的改變。
“這些改變以及大家擁抱變化的態度,讓匠心文化、工程兵精神如虎添翼?!瘪已茼槺硎荆驗橛H耳聽到、親眼看見,所以相信企業發展的未來可期,而作為“接棒人”的他們,也將大有可為。